“北大医院伤医事件”仍有疑问待解 谁来决定怎样分娩?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一段“北大医院妇产科医生被患者家属殴打”的视频引发关注。10月13号晚,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发布通报称,9月22号晚,产妇孙某丈夫郑某宇就能否剖腹产问题,挥拳击打赫医生,随后,郑某宇和女儿郑某蕊再次对赫医生进行殴打。北京市西城公安分局对郑某宇依法刑事拘留,考虑到郑某蕊系在校大学生,得到了赫医生的谅解,对其采取取保候审。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这是一起由是否剖腹产引发的医患纠纷,事件仍有疑问待解。有网友指出,医院为什么没有同意对产妇进行剖腹产的要求?剖腹产是产妇想剖就能剖吗?医疗科学与患者情感之间如何平衡?中国之声采访权威临床妇产科专家,对这些质疑进行了解答。
因是否剖腹产引发医患纠纷 北大医院知情人士:不能上来说剖就剖
10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发布了关于“北大医院医生被打”事件的通报,通报显示患者家属就产妇是否剖腹产的问题与妇产科医生沟通,随后对医生进行殴打。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公安部表态,将始终保持对涉医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暴力伤医,零容忍!中国医师协会发表声明称,强烈谴责一切暴力伤医行为,医生的执业安全和人身安全应该得到保障。今年10月1号,国务院颁布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正式施行,坚持对涉医违法犯罪“零容忍”。
新京报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北大医院知情人士称,产妇系高龄二胎生产,约44岁,但对于剖宫产,在医学上,法律上都有严格指征的,如果头胎是44岁,叫做高龄初产,是具备剖宫产的指征的,但该孕妇是二胎,所以这种情况下不具备剖宫产的指征,不能上来说剖就剖。知情人士表示:“(9月22号)那天晚上如果过去了,她依然没有动静,那么第二天就该剖了,如果三天引不下来,我们叫做引产失败。那天我记得就是第三天了,毕竟年龄偏大一些,她在生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放宽指征,但不能上来说剖就剖。”
就事件进展,新闻纵横值班编辑昨晚多次联系北大医院党办宣传部负责人,都没有成功。
产科医师:医生不答应 因剖腹产风险大于顺产
近年来,妇产科的医患纠纷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2017年,陕西榆林一名产妇在医院跳楼身亡,疑因不进行剖腹产,疼痛难忍,情绪失控。而此次北大医院医生被打事件,也与产妇要求剖腹产有关。
有网友认为,纠纷的起因在是否进行剖腹产,产妇孙某今年44岁,已属高龄产妇,这种情况下要求剖腹产,为什么医生拒绝?顺产与剖腹产的选择该由谁来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王琪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医学上将35岁以上的孕妇定义为高龄产妇,45岁以上为极高龄产妇,而本次事件中的产妇孙某,属于高龄产妇,并且有过分娩经历,这种情况下,会优先建议产妇尝试顺产。医院的做法没问题。
王琪表示:“实际上就通过评估以后,没有到非常严重的,比如说子痫前期,或者有其他的严重合并症,没有立刻或者一定要给她做剖腹产,来终止妊娠的。因为有的时候通过试产,产程非常的顺利的话,她也有阴道分娩的这个可能,试产失败的发生率可能只有10%左右,那么成功率还是相当高的。”
顺产,也被称作自然分娩,属于生理现象,而剖腹产则属于开腹手术。实际上,与顺产相比,剖腹产的风险会更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王琪告诉中国之声记者:“任何一个手术,它都是有创伤的,像这个剖宫产,它会带来的损伤就是终身的,子宫有个缺口,那么在子宫的周围还有一些重要的器官,前面有膀胱,两侧有输尿管,后面还有直肠,那么在这个剖宫产手术当中因为是对这个器官的组织有一个损伤的过程,所以肯定会出现大量的出血。那么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孩子取出来,在取出胎盘再经过一些进一步操作的过程当中,可能就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就会出现上百毫升,甚至500毫升以上的出血。那么有胎盘附着的异常,有粘连等等,有其他各种原因,出血量会更大。”
王琪表示,医生们发现瘢痕、凶险性前置胎盘等严重的并发症在处理的时候,可能会使产妇丢失子宫,或损伤其他的器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会丢失生命。
剖腹产作为开腹手术,主要是为了解决难产的问题,当符合剖宫产医学指征时,实施剖腹产可以有效地预防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及相关疾病。那么,在出现哪些指征时可以进行剖腹产呢?复兴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吴庆庆告诉中国之声,产妇临产前和临产后都存在剖腹产的指征,需要全面衡量:“一个就是瘢痕子宫的;骨盆小的,漏斗骨盆、狭窄骨盆等骨盆有问题的;胎儿过大的,就八斤半到九斤以上那肯定是剖腹产;低置胎盘,前置胎盘的,胎盘堵住宫口的肯定生不了,这种呢肯定是绝对指征。这是没临产的,临产以后呢,(胎儿)头盆不称了什么的,滞产、产程延长了,停在那了。剖腹产的指征很多,都得全面衡量吧。”
控制剖宫产率并非医生坚持顺产原因
2015年4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世卫关于剖宫产率的声明”,认为只有符合剖宫产医学指征时才需要实施剖宫产。1985年以来,国际医疗卫生界认为剖宫产率保持在10%-15%之间是最为理想的,而2017年,一篇发表在全球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显示,2008-2014年中国的剖宫产率为32.7%,其中2014年全国剖宫产率为34.9%,远高于理想的剖宫产率。
全面放开二胎以来,高龄产妇的数量有所增加,有效控制剖宫产率成为全国医疗卫生界重视的问题。有网友质疑,医院拒绝产妇剖腹产的要求,是否因为要控制剖宫产率。对此,吴庆庆回应称,控制剖宫产率并不是指有指征的剖宫产,而是对无指征的剖宫产来说的。控制剖宫率是保证母婴安全在第一位。
吴庆庆表示:“过去就生一个的时候剖腹产率高,都生一个嘛,也怕疼,就用麻醉,有麻醉泵,术后止疼泵什么的。现在二胎放开了,人家还要生二胎,而且还有无痛分娩,有止疼的,分娩镇痛嘛。所以现在生的人很多,要求剖的人基本现在越来越少。”
平衡医学理性与产妇情感诉求 已有妇产医院临床引入心理医生
医生遵循医学理性,按照剖宫产指征来衡量是否应进行剖腹产,而患者一方则主要遵循身体和精神的感受来考虑分娩方式。因剖腹产引发的医患纠纷不止一起,在医学上的理智和产妇的情感产生矛盾时,医生要怎么处理?
吴庆庆告诉中国之声,如果产妇坚持要进行剖腹产,反复向医生提出意愿,医生也会尊重产妇的选择,并充分告知利弊,要求产妇或其家属签字写明“要求手术”,并非绝对理性、不变通。
吴庆庆表示:“医生可能从医疗角度讲,患者从他自己的情感方面讲,就两个人不在一个水平上。一般来说,患者呢,你在那给他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般来说她还听大夫的。”
王琪介绍称,影响分娩的一个重大一个因素,就是心理因素。如果一个孕妇对分娩非常恐惧,而且非常没有信心,她处于一个极度不良的心理状态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难产。
王琪告诉中国之声,自2000年以来,北京妇产医院就在持续关注产妇的情感诉求,引入了心理科医生来指导产科医生和产妇,并且更加关注围产期抑郁症的相关工作。
见习记者 张晓琳
标签: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