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群体性事件持续下降,公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800多名社区民警先后立功受奖……在河南,“民警得提高、群众得实惠、治安得稳定”的良好效果持续显现,以“转作风、强基础、化矛盾、保民安”为核心内容的“一村一警”成为河南一张闪亮的品牌,为维护中原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年来,河南省公安厅党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一村(格)一警”建设为重要抓手,建立完善了以社区民警为主体、社区辅警为补充、社区警务全覆盖的新型警务机制,探索出符合河南治安实际和从根本上解决突出治安问题的方法途径,进一步夯实了公安工作根基,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一村(格)一警’建设是新时代河南公安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生动实践。”河南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舒庆告诉记者。
接续奋斗,“一村(格)一警”在中原大地生根
2018年12月21日,河南省公安厅在新密市召开全省公安机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高质量推进“一村(格)一警”工作现场会,进一步推广先进经验,变“盆景”为“风景”,深化提升“一村(格)一警”工作。
这是河南省公安厅第三次在郑州、第二次在新密召开“一村(格)一警”现场会。以这三次现场会为标志,河南“一村(格)一警”工作持续走向深入。
2014年,河南省公安厅党委坚持群众第一、基层第一、民警第一,以“转作风、强基础、化矛盾、保民安”为重点,推行社区民警驻村、机关民警包村,搭建了“一村(格)一警”工作的基本框架。
2016年,河南省公安厅党委提档升级,着力抓好“有力量做工作、有机制做保障、有考核抓落实”三件实事,完善了“一村(格)一警“制度规范。
2017年,新一届河南省公安厅党委把“一村(格)一警”纳入“1+3+5”高质量公安建设总体布局,运用“脚板+科技”理念,持续推动“一村(格)一警”工作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一村(格)一警”工作,将“一村(格)一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建设总体规划,连续四年写入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报告。
目前,全省已建成标准化警务室7167个、警务工作站3.9万个,配备社区民警9834名、专职辅警4.5万名,基本实现了“一室一民警、一站一辅警”。
创新机制,擦亮“一村(格)一警”特色品牌
“过去,我们各自为战,很多信息发挥不了作用。”新密市公安局社区民警刘志远表示,“科技助力,如虎添翼。现在,依托‘一村(格)一警’警务智能平台和警务通等移动终端,把已经采集的各种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加强大数据研判,找准发案特点和治安规律,有针对加强管理防范,在预测预警预防、矛盾调解化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志远的感受来自河南省公安厅党委的“脚板+科技”理念。河南省公安厅把“脚板+科技”作为深化“一村(格)一警”的主要方向,在全省推广使用“一村(格)一警”警务智能平台,下发《河南省公安机关社区警务智能化工作规范》,最大限度、最广范围下放警务智能平台应用权限和信息调取权限,让社区民警能够获得强大的后台支撑,实现了“信息精细推送、要素智能采集、任务精准派单、隐患动态清零、档案自动生成、考核实时完成”,着力提升基础防控信息化、精准化水平,实现“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一村(格)一警”工作效能。
围绕“提高基层民警动态管控、基础防范、服务群众能力”的目标,河南省公安厅采取试点探索、经验固化、典型引路的办法,创新了“一村(格)一警”多项工作机制。
建立党建引领机制,联合省委组织部、民政厅出台文件,大力推进社区民警进村(居)“两委”班子、优秀辅警兼任综治特派员的工作模式,充分发动和依靠村(居)“两委”开展工作,积极推动公安基层党建与村(居)两委融合,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最小细胞。目前,全省已有5961名民警、辅警进村(居)“两委”班子。
建立多元化解机制,与省司法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一村(格)一警”和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意见》,充分借助综治社会力量,坚持“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工作模式,推动矛盾纠纷警法连调、警调对接,及时发现小苗头,合力化解小纠纷,有效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出台《河南省公安厅减轻派出所负担十项规定》《社区民警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完善网上动态实时考评机制,社区民警的工作状态、工作业绩全程留痕、随时可见;建立常态化保障激励机制,推动省政府出台辅警管理文件,将辅警工资待遇纳入各级财政保障体系,开展十大优秀民警辅警评选活动,开展基层社区警务大创新活动,建立社区民警微创新奖励机制,有效引导派出所将更多警力投入到人口管理、防范打击、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等基础防范管理工作上来,鼓励社区民警长期扎根基层。
平凡社区警务室,建功立业大舞台。全省先后有13名社区民警荣获全省“五一”劳动奖章,50名社区民警荣获“河南省技术标兵”,127名基层民警被授予“岗位能手”,济源社区民警毛立争当选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成效凸显,“一村(格)一警”守护中原平安
2018年6月,新密市公安局社区民警冯继凯在入户走访时发现:甘寨村一鱼塘因邻近企业喷洒农药污染水源,造成四千斤鱼大面积死亡,企业不管不问,情绪激动的村民要组织起来堵门上访。冯继凯和村组干部一边安抚村民,一边联系环保所进行水样化验,确定鱼塘里面含有该企业使用的农药成分。经多方工作,最终成功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围绕“转作风、强基础、化矛盾、保民安”目标,全省社区民警、辅警充分履行职责,通过自己的“脚板”,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加有力地传递到基层一线、百姓心间,利用公安大数据“科技”,筑牢了最基础的防线,以民警、辅警主动担当的一根针,织就了全省平安建设的一张网。
在河南16.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9834名社区民警、4.5万名专职辅警常年默默无闻,守望着这方热土的平安。临颍县公安局皇帝庙派出所指导员陈晓磐驻进大袁村后,把纠纷不断、案件不断、上访不断的“三不断”村,变成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平安村”、“和睦村”。济源市公安局社区民警毛立争扎根社区24年,身患癌症病魔面前不低头,用真心、汗水守护着一方平安。鹤壁市公安局社区民警张彦光和妻子董嘉荟以警务室为家,人常在、门常开、事常办……
当好人民群众服务员。包村民警定期深入村(格),听民声、察民意、排民忧、解民困。2014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累计开展帮困救助16.8万人次,为群众办好事92.9万件,全省执法满意度以高于2个百分点的幅度逐年提升。
当好矛盾纠纷化解员。坚持把好“源头关、监测关、管控关、责任关”,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0万起,实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化解在小”。2018年,全省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0.8%,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36.8%。
当好治安防范组织员。深入开展群防群治,在社区民警的带动下,很多群众成了“一村(格)一警”工作的得力助手,全省建立治保会5.35万个,配备治保人员13.5万名,建立专职巡逻队9171个、义务巡逻队3.24万个。同时在全省布建5万多个“平安微信群”,覆盖全省所有社区村庄。
当好平安创建警卫员。社区民警动态组织开展村(格)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安全防范教育、治安隐患排查等工作,精准采集和动态更新“一标三实”基础信息1.68亿条,排查清零各类安全隐患10万余处。2018年,全省刑事案件同比下降8%,其中命案下降19.5%,盗窃案件下降17.7%。
2018年,河南省发布《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河南省万人犯罪率7.99,显著低于全国8.82,社会治安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成为全国最平安的省份之一。(记者 王韶卿)
标签: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