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新闻 > 正文

全国31个省份“双碳”工作报告全部公布!西部迎来巨大商机

来源: 第一财经 时间:2022-03-11 09:34:48

今年,“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中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后,连续第二年“双碳”工作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在加快完成顶层设计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双碳”工作的意见和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并陆续出台重点领域的实施方案,已经完成了17个省份“双碳”实施方案的衔接,其他省份也在抓紧进行。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全国31个省份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已全部公布。各地均从不同的角度对推进“双碳”工作作出部署,包括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开展绿色低碳行动、抓好节能降耗减碳、打造绿色产业园区等。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由于各地在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碳排放总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并出台鼓励的配套政策,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避免出现“碳冲峰”和运动式“减碳”。

节能优先 科技攻关

何立峰5日表示,推进“双碳”必须全国一盘棋。要统筹考虑,讲究策略方法,正确处理好当前和未来、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要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根据此前各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北京、上海、江苏等多省份提出力争率先、提前实现碳达峰的要求。从具体措施上看,河北、宁夏、辽宁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强调要开展节能降耗减碳工作;上海、安徽、重庆等地提出要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内蒙古、山东、广西等地则表示要打造绿色环保产业园区。

“扎实抓好节能降耗减碳。科学设置‘碳达峰’‘碳中和’年度指标和阶段任务。深化能耗‘双控’三年行动,引导企业加强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能源资源节约集约。严格产业管控目录,开展重大项目节能评估和产能置换,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尤其突出了节能工作的重要地位。

这与顶层设计保持一致。根据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其中,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并提出了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仅“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一项就出现在了河南、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甘肃、四川、山西、云南、辽宁、宁夏、青海、内蒙古、山东、新疆等多个省份的2022年推进“双碳”工作清单中。

科技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以安徽为例,其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展“双碳”科技创新专项,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此前,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中已将双碳优势领域列入优先发展主题,并在省科技计划中设立“生态环境”“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专项及“安徽能源互联网联合基金”。

“实现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金融创新和机制创新。当前,如果想要加速转型的进程,就必须从这四个创新入手。尤其是借助金融来加速科技向产业的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西部迎来巨大机遇

何立峰表示,一年多来“双碳”工作有序推进。我们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规模的。周边煤电企业要坚持先立后破,建设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有序改造供电煤耗300克/千瓦时以上的老旧机组,建设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这将构成能源供给和消纳的新体系。

“现在各行各业都按照新的标准,扎实推进更新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水项目,将创造巨大的商业机遇和发展机会。”何立峰说。

事实上,产业和能源结构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在西部地区已经显现。

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新型电力系统,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基地的电力一部分通过特高压外送,相当一部分可以就地发展零碳新工业进行消纳。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已经开始建设有标杆意义的零碳产业园,园区80%的能源直接来自风电、光伏和储能,另外20%的能源由电网保障供给。当新型电力系统也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实现零碳排放的时候,该工业园将实现零碳。西北地区有许多工业园区可以按此种方式发展零碳产业。”他举例称。

既能依靠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卖电”,又能吸引东部的传统高碳企业承接产业转移,这引得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全国两会期间,替西部地区算了“三本账”:

一是“西能东输”的经济账,把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西部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无论是为东中部负荷中心提供绿色电力,还是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都将发挥重大作用。

二是“产业转移”的效益账,不让西部在“存量减碳、增量避碳”的产业发展中掉队。西部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东部“腾笼换鸟”后的碳排放密集行业,如钢铁、水泥、石化等。

三是“固碳增汇”的生态账,打通西部“点绿成金”的转化通道。西部的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有一定的固碳潜力。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变为当地人民的金山银山,仍有文章可作。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建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碳达峰碳中和将影响并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张建红分析,过去荒漠化地区发展农业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制约,但往往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具备“风光+”多种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当前,随着我国风光电基地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规划等要素的改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将会出现新变化。如何结合自身条件特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留给东西部地区的一道答卷。

标签: 碳达峰行动 绿色低碳 降耗减碳 绿色产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