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提前退付,并扩大了退还比例。今年,中央还将通过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给予支持,确保不因为地方财力的影响使退税政策打折扣,并把留抵退税等专项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确保退税资金能够快速直达市县基层,尽早发挥作用。
提前退付 扩大比例
留抵退税是指对现在还不能抵扣、留着将来才能抵扣的“进项”增值税予以退还。1.5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留抵退税提前退付在以往是罕见的。2018年以前,我国对增值税的留抵税额主要处理方式是结转下期抵扣,2019年以后对先进制造业增量留抵税额予以全部退税,对于其他行业则设定了一定条件,满足条件的增量留抵税额按一定比例退税。而今年,不仅要做到提前退税,而且还扩大了退还比例。
在近日召开的国新办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今年实施的留抵退税政策改为了购进退税,不再等企业产生销售之后再去抵,而是购进设备时就提前退付。
税额具体退给谁?据介绍,其重点支持制造业等行业,将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范围扩大到全部制造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并在今年年底前一次性退还这些行业的存量留抵税额。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还要加大小微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并放宽增量留抵退税条件,将增量留抵税额退还比例由60%提高到100%,就是全部退还。同时,在退税进度上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在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梅婷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小微主体虽然在经济中占比偏低,但是就业容量大。由于线下接触式消费受到疫情反复影响,加上线上平台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成本明显上涨等因素影响,包括餐饮、文化旅游在内的诸多行业小微主体普遍存在经营困难。
“今年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要将留抵税额直接退还给小微企业,对于企业来说将拥有比较好的市场发展可能性,从而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地提升资金链水平。”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转移支付缓解地方压力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退税是否会让地方财政进一步承压?据了解,原来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按照现行的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来分担,也就是说中央承担50%,地方承担50%。那么,全年预计退税减税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1.5万亿元,意味着地方要按五五分成来承担,约承担7500亿元。
不过,为了减轻地方压力,今年退税还有新招。许宏才介绍,今年地方承担的部分,中央通过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给予支持,确保不因为地方财力的影响使退税政策打折扣。
具体而言,今年财政部将在按现行税制负担50%退税资金的基础上,再通过安排1.2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等。通过三个专项来安排,其中,对新增留抵退税中的地方负担部分,中央财政补助比例平均超过82%,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当前一些地方财政较为紧张的地区,的确存在财政收入不足的情况,如果一次性要求地方财政全部退还留抵税额的话,很可能会使其面临支出紧张的局面。”江瀚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转移支付能够帮助地方财政统筹自身收入,其逻辑核心是通过转移收支的模式,将留抵税额的压力进一步分化掉。”
许宏才介绍,首批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的转移支付4000亿元已经于3月21日提前下达,从总量上来看,是能够支撑地方减收的。一次性安排和正常的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相加,能够确保退税减税的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县区财政平稳运行。
此外,财政部还要求省级财政部门在分配专项资金时充分考虑各县区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增强县区财力保障,兜牢兜实“三保”底线。
资金直达“快、准、严”
留抵退税新政即将实施,目前税务部门准备情况如何呢?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介绍,目前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有信心在4月1日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在4月30日、6月30日前,集中办理微型和小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在9月30日、12月31日前,集中办理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确保切实完成既定工作目标。
为了确保留抵退税快速直达,许宏才介绍,今年把留抵退税等专项资金纳入直达范围,发挥直达机制“快、准、严”制度优势,确保退税资金能够快速直达市县基层,尽早发挥作用。3月21日下达的4000亿元,已经要求地方快速登录直达系统走后面的一系列程序,确保及时到县区基层,后面也会继续按照直达机制的要求去管理。
“做到留抵退税政策可细化、可统计、可分析,将专项资金纳入财政直达资金的范围,实行动态监控,防止闲置挪用。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拨付,并且保障地方国库动态存有半个月的退税所需资金。因为税要退出去,库里必须要有钱,没有钱就会影响退税的进度,也影响政策的落实,所以资金方面必须保证好。”许宏才说。
(记者 杨月涵 吕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