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研发、市场、产品等多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一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提出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到2025年,将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5月16日,工信部对《携手行动》做了解读。
融通发展激发创新能力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大企业在研发能力、市场份额、品牌价值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小企业在创新需求快速响应、产品快速迭代和低成本试错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是释放大企业创新活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的催化剂,也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黏合剂。
早在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就印发了《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了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逐步显现了一些典型融通模式,融通发展覆盖范围不断拓展,融通发展微生态体系初具雏形。
但是,在发挥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生态圈、提升融通平台支撑能力、拓展融通维度、深化融通程度等方面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实施《携手行动》,进一步推动大企业加强引领带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赛意企业研究所主任唐大杰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携手行动》主要针对的是在同一个产业链上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例如一个汽车公司,会需要上千个供应商提供不同的零配件,各供应商之下还会有更小的供应商,形成了一个囊括大中小企业完整的产业链,基于这个产业链,各部门指定政策,来提供金融服务、开放数据链、人才链等,是一个以供应链为线索,垂直方向的政策指导。
唐大杰认为,同产业链上的上游企业对下游企业本身就有创新需求。以大型电动车公司为例,它可以用订单的方式要求传感器的供应商进行创新,对传感器进行优化,同理,手机厂商也会对手机电池供应商有创新需求,需要供应商不断地提高电池的寿命、续航等。
促进“七条链”全面融通
《携手行动》通过部门联动、上下推动、市场带动,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的解读中,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创新是融通的灵魂,产业组织形态和供应关系是融通的重要基础,数据和资金是融通的关键要素,服务和人才是融通的重要支撑。
因此《携手行动》以 “七条链”为重点,提出七大任务,即以创新为引领,打造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以提升韧性和竞争力为重点,巩固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延伸大中小企业供应链;以数字化为驱动,打通大中小企业数据链;以金融为纽带,优化大中小企业资金链;以平台载体为支撑,拓展大中小企业服务链;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大中小企业人才链。
唐大杰认为,《携手行动》提出的“七条链”体现了十一部门对基于产业链的融通机制分析到位,鞭辟入里,不过采取具体措施还可以有更多抓手。以资金链为例,可以供应链金融为抓手,采取核心企业执行、政府担保、银行直接向上下游放款的方法,规范每一环节的产权和责任,当供应商小企业发生资金困难时,核心企业以提前结清应付款、支付预付款等形式向上游供应商提供资金支持,以买方信贷、仓单抵押贷款等形式向下游客户提供服务。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的解读将《携手行动》的具体工作思路概括为“四个一”:首先深化一个理念。通过实施“携手行动”,推动各地政府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进一步深化认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发展理念,凝聚融通发展共识。其次举办一系列活动。开展大企业携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一系列对接活动,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深入推进大中小企业对接合作。再次是推动出台一系列支持措施。有关部门和各地方将配套实施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具体支持措施,如优先支持大中小企业联合申报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等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等。最后是形成一批融通创新典型模式。通过生态构建、基地培育、内部孵化、赋能带动、数据联通等方式打造一批可复制的融通创新典型模式并加以推广,不断拓展融通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按照行动目标,到2025年,各部门将引导大企业通过生态构建、基地培育、内部孵化、赋能带动、数据联通等方式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典型模式;激发涌现一批协同配套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政策引领、机制建设、平台打造,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
(记者 陶凤 实习生 袁泽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