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开启“发钱鼓励生娃”模式。
近日福建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建立生育补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每月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予以一定补助。
福建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中,出生率较高的省份。数据显示,2021年,福建全年出生人口34.5万人,出生率为8.26‰,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74个千分点,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生育率较高的地区,在沿海发达省份中仅次于广东。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福建南部地区如泉州、莆田等地生育意愿比较高。“这些地方都是以民营经济、经商群体为主,很多人家大业大,经济条件较好,对养育多孩的承担能力较强。”
福建泉州安溪县的陈先生说,老家很多人生三孩的意愿比较强,三孩政策实施后,有不少人会生三胎。另外,农村、县城地区的生活成本比较低,如果有较多的育儿补贴,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福建之外,目前已有多个省份明确提出要建立育儿(生育)补贴制度,比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对三周岁以下的婴幼儿家庭给予育儿津贴、托育费用补助。北京市提出,建立与子女数量相关的家庭养育补贴制度。湖北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在市和县一级,一些地方已经率先行动。湖北安陆日前发布的《安陆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工作方案》提出,本市户籍人口2021年5月31日后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夫妻,每月补贴200元、400元,直至幼儿年满3周岁;
去年7月,攀枝花明确对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则以年为单位发放补贴,二孩家庭每年发放5000元,三孩家庭每年发放1万元,直至孩子3岁。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于二孩三孩家庭应该给予更多支持,对二孩三孩家庭发放育儿补贴,对生育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究竟发放多少合适是一个难题。很多中小城市的生育率本来就比大城市高,育儿成本也比较低,如果同样的补贴标准,可能会作用比较明显,但对大城市来说就可能是不痛不痒。
同时,牛凤瑞说,中小城市本身的财力就比较薄弱,需要政府出钱的事比较多,要补的短板比较多,比如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短板都需要补齐。
也就是说,中小城市、农村地区,生育意愿较强,生活成本较低,发放生育补贴所能起到的作用也会比较明显。但这些地方的财力较为薄弱,发放育儿补贴的压力比较大。而一二线大城市虽然财力雄厚,但由于生活成本较高,发放育儿补贴所起到的效应也比较弱。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对第一财经分析,发放生育补贴,是一些国家为了提振生育率而使用的一种政策措施。实践证明,实行生育补贴制度,对于维持和提振生育率有一定促进作用。
“但达到实行生育补贴制度所期望的效果,还需要一系列的条件支撑。首先是补贴的额度与人们期望值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董玉整分析,如果补贴的额度与人们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太大,那就很难提起人们生育的兴趣。但如果补贴额度太高,也会超出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
其次,补贴制度与人们的生育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董玉整说,对于抱定不生育以及单身观念的人来说,生育补贴制度产生不了实质性的影响。再者,提振人们的生育意愿仅仅靠经济手段还不够,一定要与文化教育、心理疏导、社会保障、就业发展等方面密切联系起来,综合施策,切实降低人们的婚嫁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增强人们的生育承载力,方能获得实效。
董玉整认为,各地的情况差异很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生育行为习惯等,都会各有特色,存在差异。所以,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实行生育补贴制度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