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对外开放再进一步。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联合公告称,同意相关机构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下称“互换通”)。“互换通”将于公告发布之日起6个月后正式启动。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换通”的推出可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利率互换管理风险,减少利率波动对其持有债券价值的影响,平缓资金跨境流动,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有利于推动境内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有利于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合作。
三方联手支持“互换通”运行
根据公告,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同意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清算所,以下统称内地基础设施机构)和香港场外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基础设施机构)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
其中,外汇交易中心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提供场外衍生品交易服务的基础设施,是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电子交易平台。
上海清算所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提供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服务的基础设施,是经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合格中央对手方。
香港场外结算公司是香港交易所集团旗下提供场外衍生品清算服务的子公司,是香港证监会认可的结算所,也是广受国际认可的合格中央对手方。
三方通过建立基础设施连接,将共同支持“互换通”业务开展,初期支持境外投资者便捷地参与内地银行间市场利率互换交易及清算。
具体从流程上看,外汇交易中心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衍生品交易服务,以不改变境内外衍生品电子交易习惯为出发点,支持境外投资者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境外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接入,在外汇交易中心交易系统与境内报价机构达成衍生品交易。
随后,外汇交易中心实时将达成的交易发送至中央对手方清算机构(以下简称CCP)进行集中清算,实现交易清算直通式处理及全流程高效对接。
上海清算所与香港场外结算公司通过CCP互联,共同提供集中清算服务,其中上海清算所服务境内投资者,香港场外结算公司服务境外投资者;双方共同进行日常保证金及资金结算,并建立特殊风险准备资源覆盖彼此违约的潜在损失。
据悉,“互换通”充分借鉴现行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经验与模式:交易端,通过外汇交易中心与两地CCP的直连,清算端,通过创新的CCP互联机制,在协议规则、入市交易、清算结算、风险管理等多个环节,降低境内外投资者参与难度与复杂度。交易清算一体化机制安排为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两地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渠道。
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香港场外结算公司表示,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公告的要求通力合作,按照稳妥有序、风险可控的原则,逐步推进系统建设、配套规则发布等工作,积极营造便利境内外投资者入市的市场环境,持续深化完善互联互通机制,保障“互换通”顺利上线,更高效地服务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稳步开放
所谓“互换通”,是指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连接,参与两个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机制安排。
根据安排,初期先开通“北向通”,即中国香港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投资者经由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在交易、清算、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参与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未来将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即境内投资者经由两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安排,参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
“互换通”的出现反映了金融对外开放的脚步未停。作为开放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债券通”南北向通的先后推出,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
2021年全年,境外投资者达成人民币债券交易11.47万亿元。截至2021年年末,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达到4万亿元,约占全市场总托管量的3.5%。而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交易活跃度上升,其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持续增加。
近年来,人民币利率互换作为银行间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品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参与主体日益丰富。数据显示,2021年人民币利率互换成交21.1万亿元。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在持续推动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的稳步开放。此次采取类似“债券通”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连接方式,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境内外电子交易平台、中央对手方清算机构的互联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将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利率互换等衍生品交易。
还值得一提的是,“互换通”在现行银行间衍生品市场框架下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其借鉴了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成熟经验和整体框架,对接境外衍生品市场最新发展趋势,以电子化交易、中央对手方清算为核心优化了现有流程,提高了交易清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