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共享单车、驾驶新能源汽车、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购买高能效家电……消费者的这些绿色行为,都将通过数字化手段,自动记录到碳账本中,并获得相应的绿色积分激励。
用这些绿色积分可兑换多种奖励,比如地铁卡、骑行卡、停车券及其他绿色消费券等。未来,个人凭借碳账本还将获得更多公益及商业激励、政策鼓励,或将成为个人绿色信用的基础。
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小程序暨北京个人碳账本8月10日上线。这一平台利用数字技术,打通了出行、快递、外卖、消费等多个场景,吸引了美团、京东物流、快电、国美、大中、苏宁、饿了么等众多企业参与。
“北京市推出的这一碳普惠平台和个人碳账本,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今天(8月12日)上午,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消费端的碳排放已经占到碳排放总量的53%。实现“双碳”目标,消费端碳减排不容忽视。
在今天上午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杜少中表示,如何调动公众最大的参与热情,在消费的同时积极践行绿色低碳行动?绿色消费如何与碳普惠对接?如何用数字化手段支持全民绿色低碳?这是各地在推进消费端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亟待破解。
“消费端碳排放分散,涉及面广泛,而且取决于公众消费意愿和行为的选择,因此还有很多难题亟待突破。”绿普惠创始人陶岚分析说,例如,碳普惠面临着不同企业和平台间不兼容、应用场景数据分散、碳减排标准不一、个体减排行为重复计算、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陶岚介绍,对于这些难题,绿普惠的解决方案是搭建了“绿普惠云-碳减排数字账本”平台,采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将分散的消费端碳减排量化,打通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用行绿色场景,解决不同企业和平台之间互补兼容、应用场景数据分散的问题。
“绿普惠云-碳减排数字账本”示意图。资料来源:绿普惠
“从上到下共分为四层,打个比方,这就像一个漏斗。”杜少中在解释“绿普惠云-碳减排数字账本”平台时说,最上层是实现多场景集合,涉及消费者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碳减排场景。而这些减排行为又被第二层的数字化企业记录下来,最终,这些数据都会反馈到绿普惠云的碳账本上,形成政府、企业、个人三本账。
杜少中说,碳账本在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的同时,还能影响个人、企业的行为。比如,为了追求更多的碳资产,就要选择更加绿色低碳的行为。至于这个减排行为怎样转化成相应的碳减排量,是由底下的中华环保联合会等制定的团体标准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供的国家标准作为支撑的。
目前,国内多地推出了碳普惠平台,也有很多城市推出了个人碳账本。陶岚对此表示,在差异化解决方案上,绿普惠定位为底层平台,是碳普惠领域的基础设施,赋能企业和政府开展碳普惠,“同行大多处于产品概念阶段,而我们已经实现了商用落地和规模化发展阶段”。
陶岚介绍,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通过冬奥碳普惠平台——“低碳冬奥”记录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用户获得相对应的碳积分并兑换奖励。截至2022年2月28日,已有超过260万人参与冬奥碳普惠行动为低碳冬奥贡献自己的力量,公众累计践行减排次数超过8700万次。
实现“双碳”目标,消费端碳减排不容忽视。图为成都市民们的绿色出行。摄影/章轲
绿普惠还与美团单车合作,帮助美团骑行用户量化和记录减排量。北京冬奥会期间,云平台帮助美团单车累计记录减排人数2538714人,减排次数21703309次,减排量12737.4吨。此外,“商用车ETC碳减排项目”累计参与减排人数约11.6万,总减排次数5233万次,总减排量约12140吨,预计项目周期满一年时总减排量可达27000吨;消费者通过饿了么点外卖,在下单界面选择“无需餐具”即可获得相应减排量,每次可获得45.72克的减排量。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27日,绿普惠的这一平台已量化并记录减排人数700余万人,减排次数1.5亿次,减排量6万余吨。
推进碳普惠机制建立,合理、可持续的融资机制十分关键。陶岚介绍,绿普惠的项目资金有向社会资本融资的5000万元,也有来自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阿里巴巴、美团、腾讯以及地方政府等资金支持。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等公益基金也支持了项目建设。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绿普惠的盈利模式也已实现了多样化:公益机构支持用于碳普惠相关领域标准、研究、系统建设的建设,为地方政府提供碳普惠业务服务,由地方政府支付一部分费用;为企业量化用户的减排行为和开发相关标准,由企业支付一定的费用。
此外,实现场景企业带动用户所产生的减排量和有减排量需求购买企业之间的碳交易,通过撮合交易实现收入;实现个人碳积分的消纳和应用,获得相关的收入。通过云平台助力政府和企业开展绿色传播,实现收入。
“北京的碳普惠实践表明,政府组织、技术赋能、平台承载、用户响应、市场推动、合作共赢的低碳社会建设模式,可以实现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多重互动。”杜少中认为,这一效果远超过去动员公众参与,只靠政府对公众宣传引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