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由沪苏浙两省一市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持续推进国家战略实施,推进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此前的2020年7月,两省一市政府联合制定出台了第一批支持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跨省域政策协同,推动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因此推出示范区第二批支持政策。
四大亮点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表示,第二批支持政策共17条,从跨省域政策协同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可以归纳为十个方面,包括科技创新赋能、存量资产盘活、碳普惠联建试点、国土空间利用、营商环境优化、教育协同发展、人才合理流动、执法司法协同、警务服务通办、探索共富路径。
对比第一批政策,第二批政策继续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的同时,又有新的亮点。
首先,更加注重先行先试。第二批支持政策推出的一些试点类政策,比如推动长三角碳普惠机制联建工作在示范区先行先试等,就是要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长三角更大范围放大改革效应。
其次,更加注重资源导入。在构建更大范围区域一体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建设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等方面,第二批支持政策有不少亮点,特别是推动国内外大院名校与示范区合作共建高端创新载体,加快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示范区内建设布局等政策内容,将实质性助力示范区建设进一步跑出加速度,更好提升示范区的功能。
第三,更加注重机制保障。第二批支持政策从回应市场主体和群众对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出发,在完善机制保障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将从跨省通办、跨省联动、要素保障、人才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发挥政策协同的支撑效应。
第四,更加注重标准统一。第二批支持政策对示范区有关领域高频、急需事项的标准建设作出了规定。
“这批政策中一项具体内容很有针对性。”华源举例说,按现有标准,只有经本地公安机关登记上牌的电动自行车才可以上道路行驶,但示范区作为省际毗邻区域,非机动车跨省临时通行的情况相对较多。第二批支持政策结合地域特点和管理实际,允许电动自行车跨省临时通行免于注册登记,“这件事看上去不大,但示范区居民跨域走亲访友、通勤出行的量很大,看似很小的切口,却能让人民群众有较大的获得感,这也是各方共同推动一体化的价值所在”。
首批已基本落地
华源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第一批支持政策中明确的设立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财政专项资金、跨省中职招生和跨省中高职贯通、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和医学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举办高级别的跨域体育赛事等45项具体任务,已经基本落地,政策效应正在逐步释放。
比如,设立3年100亿财政专项资金,不仅为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相关重点项目提供了启动资金,也带动了示范区开发建设体制机制领域的制度创新。比如,为支持企业创新,两区一县已发放长三角科技创新券3820万元并实现通用通兑。
华源提出,两年多来,示范区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已经形成了88项制度创新成果,推进了100多个重点项目。同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全国发文复制推广了38项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评价示范区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制度创新试验田、区域协调发展样板间的作用。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是示范区外贸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建立三地海关跨境电商协同监管机制的牵头单位,上海海关副关长叶建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长三角海关全面推进实施了两轮《海关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点举措》,包括在货物监管、保税监管、执法服务、风险防控、打击走私等领域推进一体化改革,相关举措在示范区内全面适用。
在过去几年里,上海海关推出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业务模式,试点跨境电商保税出口业务模式,为中小企业出口打通多元化通关渠道;同时,完善跨境电商进口退货业务流程,建立跨境电商进口退货中心仓,降低企业退货成本。除此之外,全力保障如618、双11等跨境电商促销活动期间的正常通关,从人力资源和信息化系统两方面着手,应对通关量激增情况,保障跨境电商进出口货物通关零积压、零滞留。
叶建表示,上海海关与南京海关去年已就跨境电商出口转关业务进行了初步尝试,建立了上海海关隶属浦东机场海关与南京海关隶属苏州海关之间的跨境电商出口转关协作机制,初步实现属地清关、转关运输、口岸出境全流程监管操作。下一步,上海海关将进一步加强与南京海关、杭州海关的协调配合,持续优化跨境电商出口转关模式。
“在跨境电商出口业务链条中,南京、杭州在业务链前端培育了一批优秀的跨境电商出口企业,上海在业务链后端拥有口岸航线优势,两者的充分结合,将更加有效地促进长三角区域跨境电商出口业态。”叶建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