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走近中国空军试飞员|试飞铺就通天路:奋力追赶 比肩而行|天天信息

来源:华夏经纬网 时间:2023-05-22 11:30:46

由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集团参与支持的电影《长空之王》于4月28日全国公映。影片首次聚焦新时代空军试飞员,揭秘最新型战机的幕后故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新闻发言人周国强表示:“《长空之王》是一部致敬英雄的电影,它致敬的是我们民族英雄精神,集体主义英雄的精神,也致敬英雄的试飞员”。

航空发展史上,飞机性能记录和重大技术突破几乎都由试飞员首先完成。任何一个国家,想建立强大的航空工业,都离不开一支优秀的试飞员队伍。自1952年中国空军的第一支试飞部队成立至今,我国每一种新机型的诞生,都凝聚着一代试飞人的心血,他们用热血、青春乃至生命推动着新中国航空武器装备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个英雄群体值得我们细细溯源,从头讲述,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展示在聚光灯下,进入大众视野,被知晓、被铭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空军试飞员——

试飞铺就通天路:奋力追赶 比肩而行

一个国家若没有强大的空军,就像一座徒有四壁而没有屋顶的房子。曾有西方军事专家预言“中国空军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争这口气,我国航空工业携手空军试飞员奋力追赶了数十年。试飞铺就通天路,攀天甘献骨为梯,一代代航空试飞人接力前行,从“脸盆加油”艰难起步,到实现运油-20、歼-20、歼-16三机同框空中加油,中国的试飞力量在不断创新中完成了由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转变,如今,中国空军试飞员队伍可以比肩世界强国,中国空军现代化空中作战装备体系的整体水平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相关资料图)

脸盆加油——新中国试飞事业艰难起步

1959年4月15日,飞行研究院(航空工业试飞中心的前身,也称试飞院)在陕西省临潼县阎良镇成立,结束了中国没有飞行试验研究机构的历史,开创了新中国自己的试飞事业。我国成为当时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独立飞行试验机构的国家。

然而,诞生之初的飞行研究院可谓“一穷二白”,连最基本的试验设施都不具备:机场上草比人高,试飞员不过寥寥数人,加上些临时从工厂里抽调来的工人……无论是场地还是各种软硬条件,都无法满足飞机的试飞要求。当然,这里也压根没有飞机可飞。

一边建设,一边研究,中国航空试飞事业就这样艰难起步,在不具备试飞条件的空十一航校的旧址上,试飞人整修机场、解决设施、组建队伍,马不停蹄地为试飞创造条件。经过半年多的建设,空军同意调给飞行研究院一架米格17和一架米格19。终于要有飞机了!大家兴奋之余,决定以万全之策来迎接“宝贝”。为确保飞机能安全转场,院里利用一辆破旧的美国造十轮卡车提前进行了周密的转场模拟。1960年1月20日,第一架米格17飞机(0953)由空一师一团三大队大队长崔桓福同志帮助转来飞行研究院。5天后,另一架米格19飞机(0855)由赵洪录同志驾驶到达。

1960年1月2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过科研人员精心改装的0855号飞机将在飞行研究院迎来它的首次升空。从辽宁航空兵某师调来的年轻飞行员王金生整装待发,一早便来到了机场,然而眼前的场景使他惊呆了:身着各式工作服的机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或提着水桶,或端着脸盆,排成两列长蛇阵,正相互传递着为飞机加油——在没有加油车的情况下,创业者们就这样白手起家,土法上马,用脸盆加油成功保障了第一架次试飞,开始了中国航空试飞事业的漫漫征程!

三大战役——吹响试飞员群体的奋进号角

1984年-1987年,试飞员群体第一次以大会战的形式,对歼-7Ⅲ、歼-8Ⅱ和歼教-7这三种新机同时进行鉴定定型试飞。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三型新机同步提前完成了设计定型试飞任务,创造了航空科研试飞史上的奇迹,被人们称作“航空三大战役”。

在三年期间,试飞员仅处置空中停车险情就达160余次。“试飞英雄”黄炳新在歼8-Ⅱ战机试飞中,曾先后10次遇到重大险情,次次化险为夷,并飞出该机型最大/小速度、最高高度(升限)等10个“最”;试飞员谢春阁在歼-7Ⅲ试飞时,起落架无法放下,经过19次启放努力后,才终于平安降落机场……

“三大战役”吹响了试飞员群体不断奋进的号角,试飞工作相继在各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先后完成了“空中加受油工程”空中对接试飞、“飞豹”设计定型试飞、直-9武装型直升机设计定型试飞等任务。

1993年10月16日,汤连刚、张海等8名试飞员,在蓝天白云间首次成功实施三机空中对接加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国家,实现了从“脸盆加油”到“空中加油”这一世界为之惊叹的巨变。

在“飞豹”定型试飞中,试飞员们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技艺,正确处置空中大量漏油、座舱盖飞掉、无方向舵着陆等重大险情。一次次试出来的问题,让科研人员能够不断改进飞机性能。飞豹、运7系列、运8、直8、直9等重大军民用飞机的鉴定试飞和适航取证试飞,让我国试飞技术由二代机向三代机的技术储备升级发展。

歼十首飞——试飞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到20世纪末,飞行试验专业配套、技术成熟,内容基本完整、程序基本规范,逐步形成自己的试飞模式,中国飞行试验进入了成熟发展期。空中飞行模拟器在八九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测试技术方面,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系统,可以使用计算机实时遥测、解算和监控。

1998年3月23日,是歼-10战机首飞的日子。从立项到样机研制历时整整13年,新技术采用率达60%以上,数以万计科研人员呕心沥血,多少黑发人熬成了白发人。可到底能不能飞起来?到底能不能飞回来?试飞现场,笼罩着泰山压顶般的沉重气氛。试飞员雷强在登机前对总设计师宋文骢院士说:“放心,就是摔,我也会把飞机摔在跑道上!”

20分钟后,当歼-10战机平稳着陆时,无数人热泪飞溅。就连一向处变不惊的试飞员雷强,在走下飞机接过花束时,也忍不住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一天,中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国产战机正式问世,歼-10的试飞研制也成为了试飞领域“里程碑的事件”。飞行试验共进行了6年,未发生重大事故。“三代机的试飞和二代机的试飞有本质区别。”歼10试飞总师周自全认为,“三代机以后,我国与国外相比,在试飞理念、试飞技术上才开始能望其项背。”

随着新机型试飞项目越来越多,对飞行试验的仪器、设备、设施和试飞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批批试飞员被派到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培训。1994年,旨在培养硕士试飞员的中国试飞员学院正式成立。1998年,英雄试飞员黄炳新成为学院院长,把毕生的经验、技术传授给学员。

试飞铺就通天路——中国试飞必须领先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试飞事业出现了一次又一次里程碑的跨越,在机型领域实现多项零的突破:完成了从陆基试飞向舰载试飞的跨越;无人机的试飞成为飞行试验的新领域;民用飞机实现了全面、完整、系统的试飞……在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中,民机试飞首次采用数字化、智慧化的试飞模式,一步一个脚印追赶上先进的试飞水平。

时代在变,技术在变,试飞员能力指数也在随之改变,如今中国空军试飞员队伍已经可以比肩世界强国。如果说,第一代试飞员是勇气型,第二代试飞员是技术型,那么现在的第三代试飞员则是专家型——“会飞的工程师”。在试飞员李国恩的建议下,空军“飞行品质及人机功效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歼-15舰载机从设计制造到实现首飞,只用了不到2年时间。试飞员邓友明深度参与运-20设计环节,包括座舱布局、控制板、显示器、机组操作手册、地面模拟台等方面建议都得到设计团队的充分采纳,在我国运输机研发中首开先例。

航空工业试飞中心正门矗立的丰碑上,写着7个大字“试飞铺就通天路”。试飞铺就通天路,攀天甘献骨为梯,一代代航空试飞人接力前行,在型号试飞、科研协作、技术发展、条件建设、试飞员培训等各方面均取得突破性成果,科研试飞任务屡创新高,科研试飞架次数实现大幅跨越,攻克完成了一大批新型飞机、发动机等航空装备试飞任务。

在中国试飞员准备试飞歼-7的时候,有西方军事专家预言“中国空军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争这口气,我们的航空工业携手空军试飞员奋力追赶了数十年。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当歼-20、运-20、直-20、运油-20、空警-500、攻击-11、无侦-7等50型武器装备集中亮相,中国空军现代化空中作战装备体系的整体水平跃居世界前列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我国航空装备发展与世界主要航空强国同场竞技的新阶段,中国试飞人将继续叩天门、闯险关,以“中国试飞必须领先”的豪情壮志,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国军网、中国军视网、环球网、中华网、中国试飞微信客户端、航空工业微信客户端等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