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雅,女,1984年11月生,中共党员,现就职于位于石家庄市的中国兵器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她担任河北博物院志愿者10年,在博物馆义务讲解2000小时以上,走遍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的500多个博物馆、国保单位,拍摄近10万张文物图片,撰写20余万字的博物馆讲解资料,创建“何以中国”系列博物馆公益课,带动上百名青少年义务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开展博物馆主题公益活动600场以上,为上万名观众打开了通向博物馆的大门。个人先后荣获“河北省优秀志愿者”“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等省部级荣誉5项,入选2021年石家庄“感动省城十大人物”候选人,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1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什么在河北满城出土的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河北在青铜时代铸造技术如何……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一位女讲解员针对观众提出的一些“脑洞大开”的问题,一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着文物,一边领着观众一起走进了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
这位讲解员,就是荣获“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称号的王静雅,她本职在中国兵器北方设计研究院做行政工作。2014年以来,作为一名“骨灰级”博物馆爱好者、志愿者,她开办600多场“何以中国”主题系列博物馆公益课,为10万多名观众义务讲解。
在很多个节假日里,她都跟观众相约河北博物馆,用讲好河北历史文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传播中华文化守根固魂”的誓言。
讲好历史故事,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博物馆是人类知识的殿堂,为了向广大观众开启认识传承河北历史文化和中华文化之路,王静雅不断丰富讲解的内容和形式,立体式、多维度讲好文物故事。
为讲好国宝级文物长信宫灯的故事,她专程去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多家收藏汉代环保釭灯的博物馆学习,深化讲解内容,让观众感受“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及西汉同时代灯具背后所代表的环保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魅力。在讲解中,她常常带着观众在博物馆展柜前一会转圈,一会踮起脚,一会蹲下去,在探索中发现隐藏在文物中的文化密码。有观众说,听讲解就像参加了奇案侦破。
像这样开阔观众历史视野、激发学习探索兴趣的讲解,她在业余时间累计讲了2000多小时。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的学生家长为她送来锦旗,西安的观众为她写下感谢信,洛阳的观众给她带来当地的特产……
她不是在博物馆,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自费走遍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500多个博物馆、国保单位,拍摄了近10万张文物图片,撰写了20余万字的博物馆讲解资料。
让国宝“活起来”,做好公众认知的架桥者
博物馆是时间的礼物,每一件文物都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光芒,展现着中华文化之美,激发着中华儿女强大的文化自信。为拓展博物馆传播影响力,王静雅策划了“何以中国”系列博物馆公益课,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架起了一座连接历史和公众分享的桥梁,让国宝“活起来”。
她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博物馆,开展“大河之北-河北历史文化通史讲解”“100件国宝里的中国”“讲给10000个孩子的文物故事”等系列博物馆公益课600多场。三星堆的青铜铸造技术和河北藁城台西的青铜铸造技术哪个更强?为解答听众关心的这一问题,她将脍炙人口的唐代诗句和考古热门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纳入讲解内容,横向对比地处西南的三星堆青铜面具与同时代河北铸造青铜器背后代表的地域文化和技术水平。通过沉浸式体验、场景模拟、思维导图、游戏手工等多种形式,让成千上万的人爱上了博物馆。
梦想照亮未来,做好文化传播的引领者
王静雅说:“我们从历史中走来,有责任让历史走向更远的未来。”近几年,她开通的文博知识微信公众号让越来越多的读者了解和认识了博物馆。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她带领公司志愿服务队100余名青年,深入社区开展博物馆公益讲解,传播河北优秀的历史文化。这些年,她所在公司的志愿服务和历史文化学习氛围日益浓厚。
2016年,王静雅鼓励妈妈也成为一名博物馆志愿者,积极投身义务讲解。受到她熏陶的30多名小学生,也相继成为活跃在博物馆领域的小讲解员,开展了“小讲解员说国宝”“中华五千年故事分享”等讲解活动。去年,她带着妈妈和5名小讲解员登上河北卫视电视访谈节目《中华好家风》,讲述她和大家一起做博物馆志愿者的故事。
因为热爱与持续的付出,她荣获了“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河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河北省优秀志愿者”“河北省巾帼志愿服务家庭”等5称号,成为石家庄“感动省城十大人物”候选人。
谈到与博物馆的缘分,王静雅说:“希望可以用一生守护博物馆,传播博物馆文化,为公众架起博物馆与现实的桥梁,带领更多人徜徉在博物馆时空隧道,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弘扬中华文化之光。”
关注河北日报,了解更多权威资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