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国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从动物考古学视角解析生肖文化内涵——评《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来源:河北日报 时间:2023-08-04 07:31:31


(资料图)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十二生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经典体现,有关十二生肖的著作,大多紧扣传统故事和文化意蕴展开论述,而《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则从动物考古学的视角,详细讲述了人类与动物自新石器时代至今发生的种种有趣故事。

作者袁靖是知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大会研究成果奖“金鼎奖”得主,从事考古工作三十余年,主要研究动物考古、环境考古和科技考古。什么是动物考古学?袁靖解释:“动物考古学是一门对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在书中,作者分析各大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以及各种反映动物形象的青铜器、陶器、画像砖石、绘画,再结合相关的文字记载,还原生肖动物的起源、驯化,以及它们在华夏民族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十二生肖中,除了龙是虚构的动物,其余十一种,人类都在考古遗址中发现了相关的骨骼。从一块小小的骨头中,可以看到动物生活的场景,包括它们从哪里来、吃了什么、死于何时,这是“识骨寻踪”的魅力。在采集动物遗存后进行种属部位鉴定、测量和定量统计,再进行各种科技检测。在这之前,动物考古首先要掌握动物分类学和解剖学的知识,有些学校动物考古学课程的期末作业,就是交上去一副鱼的骨骼。作者有时也自己动手制作,比如蒸一只鸡,把肉都剔掉,得到一副完整的骨骼。这些研究过程在书中得到清晰呈现。

该书将考古所得、扎实可信的知识与千百年流传的浪漫传奇相融合,整体框架和叙述脉络十分清晰——从考古材料入手,介绍相关的文物与文献、每种生肖与文化相关的典故及历史事件,然后归结到现代人对生肖文化的民俗认知。以牛为例。作者介绍,最早驯化的水牛出现于印度河流域,时间可追溯至距今5000年前。中国究竟是什么时候从南亚地区引进水牛的?这个问题尚无答案。黄牛则不然。作者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研究及研读全国考古遗址出土的牛骨研究报告,推断出中国最早的家养黄牛是在距今约5600年至4800年前突然出现在甘肃一带的,之后开始向东部传播,在距今约4500年前进入中原地区。怎样让牛听从指挥犁地呢?作者搜集历朝历代器物、壁画上的牛耕图像,阐析牛鼻穿环等牛耕技术的发展进程。牛是农耕时代的第一生产力,讨论牛耕历史,实际上呈现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史。此外,作者还讲述了考古发现中牛祭祀场景、甲骨文中的“牛”以及青铜器的牛首、牛面等相关知识。

十二生肖中,龙是特殊的,因其没有实体。作者认为,龙这种想象中的动物,其主体参照者是鳄鱼,跟蛇也有关系。他选择了一些学者的代表观点以及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器物上的龙图案,分析了龙的形象进化。从远古时代的龙神崇拜,到古代帝王的权力象征,逐步形成了把龙视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的共识,因此,我们自称是“龙的传人”。

十二生肖所对应的动物各有其特征、形象、习性,与人类的亲密程度各有不同。所以,全书各章的基本框架虽然类似,但阐述的重点是有灵活调整的。作者将丰富的考古发现、翔实的典籍记载、生动的图像形象与民间流传的民俗文化紧密结合,透彻地阐析了“十二生肖”这个我们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

中国的生肖文化,经过漫长岁月传承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现代中国人,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的认知,建立人类与动物之间真正的伙伴关系,新时代的生肖文化内涵将会更加厚重沉实。

□林颐

关注河北日报,了解更多权威资讯

标签:

相关阅读